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2023年1月14日在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陳武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檢察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安徽檢察事業守正創新、開拓奮進的五年。五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聚焦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重大責任,扎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檢察工作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
——司法理念躍上新高度。五年來,我們牢固樹立雙贏多贏共贏、寬嚴相濟、少捕慎訴慎押、以“我管”促“都管”等司法新理念,率先在全國推動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與黨委政法委執法監督有效銜接,法律監督剛性進一步增強,在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持續貢獻檢察力量。
——履職格局打開新視野。五年來,我們扎實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率先在全國實現檢察偵查機構建設省市兩級全覆蓋,“四大檢察”內部銜接機制逐步完善。五年來,共受理各類案件84.5萬件,同比增長62.7%;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辦案規模增長迅速,均走在全國前列。
——辦案質效實現新提升。五年來,我們更新司法理念,推動司法辦案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全省12項案件質效指標位列全國第一方陣,116個案例入選全國檢察機關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35項工作在檢察機關全國性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隊伍建設展現新風貌。五年來,我們實施人才興檢戰略,隊伍精氣神明顯提升。97個集體和個人獲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247名干警榮獲全國業務專家、業務標兵和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稱號,涌現出全國模范檢察官、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周會明、王敏等一批先進典型。
一、強化政治建設,確保檢察工作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
淬煉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大研討、大培訓活動,引導廣大檢察人員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切實增強全體檢察人員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廣泛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建國70周年和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在回顧與展望中堅定信心、砥礪前行。
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政治自覺。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率先在全國建成檢察紅色教育展館。深化“檢察為民辦實事”活動,安排律師互聯網閱卷1.2萬件次。廣泛弘揚英模精神,一批既有“底色”、更有“亮色”的檢察英模走入大眾視野。
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深入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和省委《實施意見》。嚴格執行政法工作條例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配合省委政法委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關于加強安徽省黨委政法委員會執法監督與檢察機關法律監督銜接工作的意見》。
二、依法能動履職,積極參與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設
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批準逮捕各類犯罪嫌疑人122615人,提起公訴309645人,同比分別增長6.8%、44.3%。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依法嚴懲顛覆國家政權、間諜等犯罪。扎實開展掃黑除惡斗爭,起訴涉黑涉惡犯罪12300人、“保護傘”158人。會同公安機關開展“斷卡”和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起訴電信網絡詐騙以及利用網絡賭博、泄露個人信息等犯罪25966人,年均增長41.4%。
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會同省政府建立“府檢聯動”工作機制,序時推進12個聯動項目,助力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積極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促成刑事和解4167件,民事和解息訴3971件。亳州、安慶等地檢察機關探索“檢察+鄰長”“三孝”調解等創新做法,打造化解矛盾糾紛新樣板。積極推進訴源治理,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3871件。
正確適用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保持對故意殺人、搶劫、危害公共安全等嚴重暴力犯罪的高壓態勢,起訴15102人,嚴重暴力犯罪呈逐年下降趨勢。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不批捕43717人、不起訴45023人,同比分別增長27.9%、246%。深入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依法建議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5831人,訴前羈押率下降至21.4%,一審服判率持續提升。
三、聚焦中心大局,全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制定實施《安徽省檢察機關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落實“六穩”“六保”要求,起訴非法經營、強攬工程、欺行霸市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20644人。組織開展市場主體權益保護專項行動,監督糾正涉民企虛假訴訟1055件,督促清理“空殼公司”939家。創新開展企業家約見檢察長、“檢察官進企業百日體悟”活動,企業家約見檢察長1369人次,派駐66名員額檢察官進入企業。
服務重大戰略實施。依法保護科技創新,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2155人,同比增長82.6%。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制定《滬蘇浙皖檢察機關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安徽版”,司法協作領域不斷拓展。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辦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公益訴訟1231件,支持農民工討薪5929件。
促進美麗安徽建設。會同公安、環保等部門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專項活動,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9767人。組織開展“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專項檢察監督活動,督促清理、修復被占用和破壞林地、耕地19.5萬畝,督促治理被污染水域1.1萬公頃。服務保障“長江十年禁漁”決策部署,起訴非法捕撈犯罪1580人,督促當事人投放魚苗1500萬余尾。
四、突出司法為民,主動回應人民群眾法治新需求新期待
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主動參與疫情防控,起訴擾亂防疫秩序、妨害公務等犯罪544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起訴生產銷售“毒禽肉”“假藥”等犯罪1491人。堅決守護生產安全,辦理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案件692件,全國檢察機關現場會在安徽召開。
扎實維護特殊群體合法權益。加大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力度,對未成年人犯罪附條件不起訴率從13.2%上升到34.9%。依法保護老年人、婦女合法權益,起訴養老詐騙犯罪417人。依法維護軍人軍屬權益和國防安全,為生活困難的退役軍人發放司法救助金274萬元。
將心比心做好群眾信訪工作。組織實施“溫暖控申”亮面建設“431”行動,推動控申檢察更貼民心、更有溫度。建立首次信訪由院領導包案辦理制度,基層檢察院領導班子成員包案率100%,化解率82.2%。集中開展重復信訪積案化解專項攻堅,重復信訪占信訪總量12.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3個百分點。
五、強化法律監督,堅定不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強化刑事訴訟監督。與公安機關共同設立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推動監督關口前移,監督糾正偵查活動違法行為11370件。全面加強刑事審判監督,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2376件,抗訴采納率從34.2%增長至73.9%。全面加強刑事執行監督,書面監督糾正不當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12307人。
強化民事訴訟監督。共受理民事監督案件35386件,年均增長26.3%。秉持精準監督理念,對認為確有錯誤的民事生效裁判提出抗訴2724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3331件。開展虛假訴訟專項監督,制發全國首例省級層面防治虛假訴訟檢察建議。助力解決“執行難”問題,對執行活動中的違法情形提出檢察建議8262件。
強化行政檢察監督。共受理行政監督案件13760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行政判決、裁定提出抗訴129件,同比增長200%。常態化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化解行政爭議1834件。組織開展土地執法領域行政非訴執行監督專項活動,向法院和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2840件。
強化公共利益保護。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7161件,辦案量年均增長22.8%。組織開展保護長江“母親河”、城鄉“微環境”治理、紅色資源保護等專項行動。積極、穩妥拓展辦案范圍,辦理公共衛生、大數據安全、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等新領域案件6579件。積極開展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試點工作,摸排公益訴訟問題線索1613條,立案1188件。
強化職務犯罪檢察和檢察偵查。主動構建監察調查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受理監委移送職務犯罪3827人,已起訴3184人。堅持全鏈條懲治腐敗行為,起訴行賄犯罪341人,起訴涉貪污賄賂類洗錢犯罪44人。嚴懲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直接立案查辦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犯罪209人。
六、堅持自立自強,扎實推動檢察機關自身高質量發展
深化改革創新。落實檢察官辦案終身負責制,28名員額檢察官因違紀違規辦案被追責問責。壓實院領導辦案責任,入額院領導辦案11.3萬件。順利完成內設機構改革,全面實施“檢察大數據戰略”,搭建“智慧公益訴訟平臺”,促進司法辦案更高效、更便捷。
強化基層基礎建設。實施人才建設“四項工程”,推動人才隊伍結構逐漸優化。持續開展新時代基層檢察院建設“品牌、典型”雙引領爭創活動,涌現出30個典型經驗和29個特色工作品牌,4個檢察院獲評“全國檢察文化建設示范院”。推進工作相對薄弱基層檢察院“脫薄爭先”幫扶工作,動態確定工作相對薄弱的基層檢察院,壓茬提升整體履職能力。
推進全面從嚴管黨治檢。主動接受、配合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對省檢察院黨組的政治巡視及“回頭看”,制定實施122項整改措施。強化系統監管,制定上級院黨組對下級院黨組政治監督工作辦法,支持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執紀執法。扎實開展檢察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不起訴權行使等7個專項整治,查處違紀違法檢察人員279人,立案查處人數逐年下降。
七、自覺接受監督,確保檢察權在陽光下規范運行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認真落實省十三屆人大歷次會議決議,對代表提出的600余條意見建議全面梳理,及時反饋。做細代表聯絡工作,辦理轉交案件和事項43件。扎實做好專題報告工作并接受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
自覺接受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委員提案,辦結并答復政協委員提案40件。改進委員聯絡工作,選聘1240名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擔任人民監督員、特約檢察員、執法監督員、聽證員,省市兩級檢察機關均與工商聯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
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監督。扎實推進檢察聽證工作,在全國檢察機關較早實現“三個全覆蓋”。充分發揮人民監督員作用,組織人民監督員監督個案辦理、參與案件質量評查10799人次。高度重視輿論監督,檢務公開透明度連續多年走在全國檢察機關前列。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和2023年工作安排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省檢察機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扎實推進檢察工作現代化,努力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堅持以更高站位明方向,確保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切實增強以檢察工作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嚴格落實政法工作條例,嚴格落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自覺將檢察工作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推動“講政治”與“抓業務”深度融合,促進司法辦案“三個效果”有機統一。
二是堅持以更實舉措促發展,積極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切實推進檢察工作理念、機制、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全面落實省委工作要求,圍繞“兩個同步走”戰略,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主動參與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聚焦促進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堅持招大引強、擴大內需、深化改革開放、實施暖民心行動等重大決策部署,依法能動履職。
三是堅持以更優標準司法為民守初心,做實人民至上。常態化推進公開聽證、民事和解、重復信訪實質性化解等工作。扎實辦好群眾身邊的“小案”,切實保護特殊群體合法權益,努力用檢察“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
四是堅持以更大力度強監督,堅定守護公平正義。牢固樹立雙贏多贏共贏、能動司法等理念,推動“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全面協調充分發展。深化“府檢聯動”機制建設,創新啟動聯動項目。積極服務反腐敗工作大局,加大檢察偵查力度,提升辦案效果。
五是堅持以更嚴要求抓管理,夯實檢察工作自身發展根基。保持全面從嚴管黨治檢的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落實省委“一改兩為五做到”要求。狠抓司法辦案質量建設,加強人才素能培訓。堅持強基導向,深入推進數字檢察戰略,讓科技為檢察辦案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