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檢法司和工商聯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目錄
1.工商聯與公檢法司機關建立溝通聯系機制
2.打好“府院聯動”組合拳 成功推動大型民營房地產企業破產重整——國購投資有限公司及其所屬43家公司合并重整案
3.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江蘇誠緣化工有限公司訴某國有企業買賣合同糾紛案
4.府檢聯動 一體化推動涉案企業合規整改——安徽某礦業公司濫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案
5.異地協作監管 探索“黨建+合規”新模式 ——江蘇省J公司、W公司、Y公司串通投標案
6.用心助企解難題 全力以赴促發展——宣城警方破獲一起特大合同詐騙案
7.防線前移為企服務 主動出擊為企紓困——合肥高新公安及時破案,幫助企業挽回損失1.13億元
8.包容審慎監管 助力新業態發展——黃山市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復議案
9.律師助力民營企業依法維權保穩定——安徽凝正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與某集團工程款糾紛案
10.商人糾紛商會解 “共情”“共識”促和諧——A地產公司與B地產公司合作糾紛成功調解案
檢察機關和工商聯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詳情如下:
工商聯與公檢法司機關建立溝通聯系機制
一、案例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高度重視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不斷深化與省工商聯的溝通聯系,推動全省各級公檢法司機關與同級工商聯建立和完善了日常聯系、訴求移交、聯合調研、信息共享、宣傳培訓等溝通聯系機制,進一步暢通了民營企業意見訴求反映辦理渠道,形成聯動各方的法律服務工作格局,合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我省17個工商聯與公檢法司機關溝通聯系機制入選全國工商聯“五個一百”典型事例。
二、典型意義
共識方能共進,合作彰顯合力。全省各級公檢法司機關與工商聯積極攜手,加強合作,將法治護航“兩個健康”貫穿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過程,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匯聚起民營經濟法治建設的強大力量。
府檢聯動 一體化推動涉案企業合規整改
——安徽某礦業公司、蔡某某等人濫伐林木、非法占用農用地案
一、案例情況
安徽某礦業有限公司因生產經營需要,向有關部門申請采伐林木和擴建道路。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該公司擴建工程項目使用村集體林地16公頃。但該公司在采伐和修路過程中,均未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經鑒定,該公司未經審批占用林地面積91畝。
案發后,該公司表示愿意就違法行為造成的環境損害進行磋商和修復,并以繳納保證金的方式保障治理費用,充分彌補損失。涉案人員到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自愿認罪認罰,主動提出合規整改意愿。蕪湖市繁昌區檢察院經層報省檢察院同意后啟動合規考察程序,后經第三方組織評估,該公司整改合格。2022年7月,繁昌區檢察院依法對該公司及涉案人員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
二、典型意義
檢察機關依托“府檢聯動”工作機制,依法主動履職,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與行政機關的溝通協作,綜合運用行政、經濟、司法手段,積極探索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涉案企業合規適用,對涉案企業開展合規考察,通過個案合規推動行業合規,切實營造安商惠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讓企業“活下來”“留得住”“經營得好”,有力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異地監管 “黨建+合規”有效整改
——江蘇省J公司、W公司、Y公司串通投標案
一、案例情況
南京市J公司聯系無錫市W公司、鹽城市Y公司為其公司串標。長豐縣檢察院審查起訴中發現,因涉案項目對投標公司資質要求高,為達到開標條件,W公司、Y公司受J公司邀請,參與了串通投標。
涉案三企業均系當地行業內龍頭企業,帶動較多的勞動力就業,考慮到涉案企業及涉案人員認罪認罰且自愿接受合規整改,長豐縣檢察院在層報安徽省檢察院批準后,決定對涉案三企業開展合規工作,并確立了由長豐縣檢察院發起、企業所在地建鄴區檢察院協助的合規考察異地協作模式。合規整改期間,建立了“黨建+合規”管理新模式,明確公司黨總支對企業合規經營的監督權力和工作職責。
2022年6月22日,長豐縣檢察院依法組織召開聽證會,聽證員一致認為三企業合規整改取得實效。同日下午,長豐縣檢察院檢委會一致同意對涉案三企業以及洪某某等五名涉案人員作相對不起訴處理。
二、典型意義
檢察機關針對有多個涉案企業的合規案件,根據涉案情節及企業規模不同,區別適用第三方監管模式和檢察建議模式開展合規工作。探索建立“黨建+合規”管理新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合規整改中的作用,確保合規整改真實有效,值得其他符合條件的企業借鑒。